消費快車乘風而來 市民“上車”前請系好“安全帶”
原標題:乘消費快車,請系好“安全帶”
一
市民任女士逛某直播平臺,相中一款“大牌撤柜”包。主播在直播時信誓旦旦地說包是正品,“包裝、吊牌一應俱全”。
抱著“不買就是吃虧,搶到就是賺到”的心理,任女士下了單。一次聚會,同學背了個同款包,兩人一比較,發現任女士的包內襯上少了個金屬標簽。
任女士把包拿到專柜驗貨,果然不是正品。再去找商家,商家卻說她已經使用了一段時間且摘了吊牌,不能退貨。
近幾年,隨著消費不斷升級,購物渠道也在不斷擴寬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青睞于網紅直播帶貨的購物方式,但直播帶貨這一新興的消費模式也帶來了“參與銷售主體多且責任不清晰”“涉嫌虛假宣傳”和“售后維權難保障”等新問題,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。
那么,直播帶貨的商品出現質量問題,消費者如何維權?主播、商家、直播平臺誰來擔責?
二
疫情之下,網絡消費蓬勃發展,傳統消費深受打擊,實體經營者也在謀求生存之道。
不少商家推出辦理會員充值卡這種預付式的消費體驗,消費者在商家充值不同金額的預付款,能享受到不同的折扣優惠,這種消費方式吸引了不少消費者。
但預付式消費的提前支付性增加了消費者的單方風險,極易引發糾紛。有些商家只管銷售,不管售后,收了錢就變臉,臉難看錢難退,甚至還有部分商家跑路,或者門店轉項經營,單方面作廢服務合同。
那么,如何避免“入坑”預付式消費?消費者權益保障困局如何破解?
三
隨著互聯網經濟的興起,數字化浪潮正在帶動新業態經濟蓬勃發展。以網絡購物、新零售等為代表的新型消費規模不斷擴大,不僅有效保障了居民日常生活需要,也推動了國內消費恢復,促進了經濟企穩回升。
各類新業態新模式的涌現,在不斷改變國民消費習慣的同時,也不斷出現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新問題。除了一直存在的假冒偽劣、虛假廣告、價格欺詐等現象,個人信息被倒賣、泄露,交易合同中設置隱形條款、不公平條款,維權舉證難度大、成本高等維權痛點層出不窮。
此時,保障消費環境的安全性,保護消費者的安全權再次被提上新高度。
四
中消協把今年全國消協組織消費維權年主題確定為“守護安全暢通消費”。
重點圍繞預付式消費、個人信息保護、網絡直播營銷、汽車消費維權、農村消費維權、制止餐飲浪費等消費領域熱點難點問題加強法律理論研究,積極參與立法立規和標準制定。
重點關注共享式消費、在線教育培訓、長租公寓、直播帶貨、社區團購等新興消費業態和消費模式,加大對違法失信行為、不良營商手法、顯失公平格式條款等問題的監督力度,推進消費領域規則建設和完善。
守護安全是暢通消費的重要基礎,暢通消費則是守護安全的價值追求。打通關鍵堵點,保障消費暢通,推動消費在安全軌道上實現高質量發展,才能為更高水平經濟循環提供強勁動力。
五
毫無疑問,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是法律賦予消協組織的神圣職責。消協組織要認真履行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、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職責,充分發揮消費維權社會平臺作用,凝聚全社會力量,營造安全便利的消費環境,讓消費者能消費、愿消費、敢消費,激發消費潛力,促進消費增長。
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更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。需要凝聚立法、司法、行政、社會組織、媒體等各方力量,推進構建新時代消費維權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,推進消費者權益保護能力和水平提升,以適應維權工作新形勢、新挑戰。
消費者更是新時代消費趨勢的推動者。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,要勇于依法維權,不做沉默者、不做“受氣包”;在關注個人權益的同時,也要關注消費者整體利益,通過投訴、舉報,積極行使監督權、建議權,督促經營者守法經營,以點滴行動促進消費環境改善。
中國消費市場復蘇,一列列消費快車正在乘風而來,有幸“上車”的您請趕緊系好“安全帶”——緊握法律武器,學會依法維權,讓315不僅停留在3月15日這一天,而是一年365天。
大慶日報記者 吳金華